一、资源综合利用的背景和意义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能源与资源的短缺是中国经济发展与安全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源、能源与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瓶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的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转变,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消费强度将进一步加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相比,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差距较大。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外水平低20个百分点。
此外,我国大量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旧木质材料等,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
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意义。
二、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九五”以来,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利用L域逐步拓宽、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全国已形成遍布城乡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及区域性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集散市场,我国钢、有色金属、纸浆等产品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已成为资源供给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日益提高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型预处理技术和浮选药剂的应用,促进了含金银多金属矿的综合回收。炉渣回收和磁选深加工技术的应用,使转炉钢渣、电炉炉渣等得到了广泛的综合利用;利废建材设备制造基本实现国产化,全煤矸石生产烧结砖技术装备已达到水平;粉煤灰综合利用向大掺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燃用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发电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容量Z大已达450吨/小时,不J提高了废物利用效率和发电效率,也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三)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资源综合利用成为许多企业调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煤炭行业发展接续产业的重点。全国已涌现出一大批综合利用产值和利润占企业总产值、利润过半的企业,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四)激励和扶持政策日趋完善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尤其是税收减免优惠政策,J大调动了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J性。为贯彻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强税收管理,开展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工作,并结合技术进步修订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使在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运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真正发挥了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二是法规不完善,政策落实难。
三是技术装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
四是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
三、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L域和重点工程
重点L域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是大宗、短缺、稀贵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二)“三废”综合利用
重点是产生量大、存放量大、资源化潜力大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重点是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废旧资源加工利用的产业化。
(四)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
重点发展农业废弃物(包括秸秆、农膜、畜禽粪便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林木“三剩物”、次小薪材等资源化利用;发展木基复合材料和经济合理的代木产品,综合利用废弃资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
鼓励废旧木材及其废旧木制品的回收再利用。
发展木材改性、防腐、抗虫和阻燃技术,推进其产业化。
重点工程
1.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继续支持攀枝花、白云鄂博、金川三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在铁矿、铜矿、镍矿、油田等矿山建设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选择油砂、油母页岩储量大、含油率高的矿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示范。以铁矿、铜矿、铝土矿、金矿、铅锌矿、钨矿为重点,建设若干个尾矿再选示范工程。以石油、铜矿、铁矿为重点进行残矿资源化回收利用。
2.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重点发展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化工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支持大掺量利用固体废物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和产品多元化的利废建材企业。发展具有较高发热量的煤矸石、煤泥、石油焦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电;对现有的煤矸石、煤泥等综合利用电厂进行技术改造。推进脱硫石膏、磷石膏、氟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生产建材产品并产业化。
3.再生金属加工产业化工程
加快再生金属产业化建设项目,促进资源化利用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建设若干3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示范企业。
4.废旧家用电器、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产业化工程
组织实施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处理示范,建设若干示范基地,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其产业化;建设若干废旧轮胎、废润滑油、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
5.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重点支持在24个城市建设回收体系试点,形成以城市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的三位一体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6.农业废弃物和木材综合利用工程
实施秸秆发电和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工程;实施林木“三剩物”、木基复合材料、速生材等资源化利用工程;推广木材改性和木材保护产品。
四、尾矿的负面影响及其可利用的价值
尾矿处理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部分。国内大量尾矿不J占用了土地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也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和危害,恶化了环境。如何把这些沉睡多年、数量惊人的尾矿进行开发利用,真正实现“无尾、无废、无污染”的现代化生产,达到推进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及各国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1、尾矿造成的负面影响
1、直接造成环境污染。
尾矿对地面环境的污染表现是多方面的:一,原矿直接携带c标污染物质,如放射性元素及其他有害组分;二,选矿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剂残存于尾矿并与其中某些组分反应,产生新的污染源;三,在地表堆放条件下,尾矿发生氧化、水解和风化等表生变化,使原本无污染的组分转变为污染组分;四,流经尾矿堆放场所的地表水,通过与尾矿相互作用,溶解某些有害组分并携带转移,造成大范围污染。
2、破坏生态环境。尾矿占用大量土地,加快了水土流失,植物破坏。
3、安全隐患。尾矿堆放易产生流动、塌陷和滑坡。
2、尾矿可利用的价值
1、主体矿物在尾矿中尚有可观的存储。在以前的粗放型采矿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有用的矿。
2、伴生矿物存量大,价值高。天然矿石基本上都是多种矿物共生、伴生在一起的。
3、尾矿中脉石矿物的价值不可低估。
4、在我国,无论是煤炭矿山,还是非煤矿山,都留下了大量原煤尾矿。由于选冶技术的提高,现在改废渣和尾矿已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五、尾矿利用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综合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的综合回采率一般都在30%~50%左右,一些个体采矿回采率不到10%,资源浪费J大。许多矿企未能回收利用共生或伴生的有用元素。
2、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尾矿在工业上的应用,大多数停留在对尾矿中有价元素的回收上,g档次高附加值的尾矿产品J少。
3、废矿较多,矿区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处于分散状态。
我国现有国有矿山企业8000多个,个体矿山企业达到23万多个,随着工业化高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也处于急剧上升期,据不统计,矿区直接占用和破坏的土地面积已达300多万公顷,其中,直接占用和破坏林地面积已达50多万公顷,导致森林和林地退化。
4、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尾矿利用项目、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在资金上得不到保证,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多。不少地区目前尚没有专项资金支持资源综合利用,融资渠道没有解决,而且矿山行业效益差,尾矿利用资金、矿山环境治理资金筹措困难。
5、资源意识、环境意识不强。
粗放式增长方式是产生环境问题、尾矿资源利用率低的根本原因。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的快速增长,使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
六、加强尾矿整体利用和综合治理的思考
,加快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尾矿资源利用率和效益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实施主体,以税收优惠政策为杠杆,以政府资金引导为手段,加强项目建设,建立标准体系,完善政策措施。
第二,大力培育扶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实行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尾矿新型材料,大力扶持尾矿利用的新技术。对于具有高新技术含量和科技示范作用的尾矿有价组分回收及新型材料项目优先审批,并给予节能、环保专项资金补贴支持。
第四,强化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科技人才支撑
利用地方优惠吸引人才,建立重大科研攻关奖励制度。鼓励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J支持加盟尾矿研发中心工作。强化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人才培训。由市尾矿综合利用中心牵线搭桥引进、组织培养、培训企业高J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建立稳定的科技人才队伍。